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14个)

  • 褎然

    yòu rán jǔ shǒu

    成语解释: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
    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 万里

    yī jǔ wàn lǐ

    成语解释:见“一举千里”。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盛载记》:“当如鸿鹄高飞,一举万里,不可坐待罟网。”

  • 设张

    shè zhāng jǔ cuò

    成语解释:设:设置;举措:措施。
    指所采取的主张和措施。

    成语出处: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因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既谢辞不许,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人。”

  • 推贤

    tuī xián jǔ shàn

    成语解释:推:举荐。
    举荐贤士,引进好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 云属

    lóng jǔ yún shǔ

    成语解释:同“龙兴云属”。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神算所指,龙举云属。”

  • 绝俗

    qīng jǔ jué sú

    成语解释:犹言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 远游

    qīng jǔ yuǎn yóu

    成语解释:指避世隐居。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 三反

    yī jǔ sān fǎn

    成语解释:《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手一投足

    yī jǔ shǒu yī tóu zú

    成语解释:[1]形容很容易做到的事情。[2]指人的言行举止。1与“举手之劳”、“反掌折枝”义同。2与“一举一动”义同。

    成语出处: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成名天下知

    yī jǔ chéng míng tiān xià zhī

    成语解释:举:举动、行动。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皆知。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 成名天下闻

    yī jǔ chéng míng tiān xià wén

    成语解释:举:举动、行动。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闻名。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 不弃仇,内不失亲

    wài jǔ bù qì chóu , nèi jǔ bù shī qīn

    成语解释: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 不避仇,内不避子

    wài jǔ bù bì chóu , nèi jǔ bù bì zǐ

    成语解释: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不隐仇,内不隐子

    wài jǔ bù yǐn chóu , nèi jǔ bù yǐn zǐ

    成语解释: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 不隐仇,内不避亲

    wài jǔ bù yǐn chóu , nèi jǔ bù bì qīn

    成语解释:荐举人才时,无论有仇的外人或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能,一律任用。指推举人才,公正无私。

    成语出处:史记晋世家:“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