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在中间的成语(共214个)
百举百捷
成语解释: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举仇举子
成语解释: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
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言谈举止
成语解释: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拔山举鼎
成语解释: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成语解释:鸿鹄:天鹅。
天鹅高高飞翔,一飞千里。指人有雄才大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成语解释:举:推荐。
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
一举两失
成语解释:举:举动。
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成语出处:《纲鉴抄略》:“朝廷一举而两失。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道辅。”
时绌举赢
成语解释:绌:不足;赢:有余。
在衰败的时强做奢侈的事。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而顾益奢,此谓时绌举赢。”
道不举遗
成语解释:同“道不拾遗”。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霞举飞升
成语解释: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也指腾云驾雾,。
成语出处:《云仙杂记》卷八:“即入蟠桃园内查勘,……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
一举手之劳
成语解释: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成语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大举进攻
成语解释:大举:重大的行动。
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毛举细务
成语解释: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成语出处: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毛举细事
成语解释:毛举:列举琐碎的事情。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成语出处: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包举宇内
成语解释: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