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242个)

  • 钻天

    zuān tiān dǎ dòng

    成语解释:比喻利用一切机会投机钻营。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2回:“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正这边庄稚燕替章凤孙钻天打洞的当儿。”

  • 嗔拳不笑面

    chēn quán bù dǎ xiào mi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自古嗔拳不打笑面,他又不曾伤犯着你,你有钱看平日相交与他些,没钱罢了,如何只顾打他?”

  • 正着

    wāi dǎ zhèng zháo

    成语解释: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 不动

    léi dǎ bù dòng

    成语解释:形容决心和意志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动摇;或形容不可改变的规定和制度。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

  • 闹闹

    dǎ dǎ nào nào

    成语解释:指喧嚷地争吵和打架或用语言和行动来开玩笑。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九章:“另外人家的妇女就不受这种约束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跟赶集上会一般。”

  • 撮科

    cuō kē dǎ hòng

    成语解释:犹言插科打诨。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漫遣》:“自家扬州城中有名的一个溜二便是。一生浪荡,半世风流。但是晦气的人家,便请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与他钻懒帮闲。”

  • 一耙

    dào dǎ yī pá

    成语解释: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 乔装

    qiáo zhuāng dǎ bàn

    成语解释:乔:假;乔妆:改变服装、容颜。
    指用手段改变原来的面貌。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自己却乔装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带了两个家丁,沿路私访而来。”

  • 脚踢

    quán dǎ jiǎo tī

    成语解释: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成语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 插科

    chā kē dǎ hùn

    成语解释:科:古代戏曲用语;插科:指剧中人的表情和动作;诨:戏谑;开玩笑;打诨:用诙谐的语言相戏谑。
    指演剧中插入一些滑稽幽默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引观众发笑。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也作“撒科打诨”、“搀科散诨”。

    成语出处: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与妻贤。”

  • 乘热

    chéng rè dǎ tiě

    成语解释: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加速进行。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于是,他决定乘热打铁,把话都说净。”

  • 雷劈

    tiān dǎ léi pī

    成语解释: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谎话,天打雷劈!”

  • 不成相识

    bù dǎ bù chéng xiāng shí

    成语解释: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 细算

    jīng dǎ xì suàn

    成语解释:精:精心;打:计划;规划;细:细密。
    精心地计划;详细地打算。指在生活或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安排;不使其浪费。

    成语出处: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教给他们记帐,看看钱都花在哪里,教给他们精打细算。”

  • 鸳鸯

    bàng dǎ yuān yāng

    成语解释:比喻拆散恩爱的夫妻或情侣。

    成语出处:明・孟称舜《鹦鹉墓贞文记・死要》:“他一双儿女两情坚,休得棒打鸳鸯作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