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在中间的成语(共520个)
- 天知地知- 成语解释: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 成语出处: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 不知所终- 成语解释:终:最后,结局。 
 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甲志・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 不知好歹- 成语解释: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 不知所措-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见微知著- 成语解释:微:微小;著:明显。 
 看到一点苗头;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人不知鬼不觉- 成语解释:行为诡秘,任何人都没有察觉。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 
- 不知所云- 成语解释:云:说。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成语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疾风知劲草- 成语解释: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 -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 知人知面不知心- 成语解释:旧时俗语。指认识一个人容易,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很困难。 - 成语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语解释: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成语解释:然:这样。 
 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自然者,物见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成语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成语解释: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 成语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成语解释: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成语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成语解释:(谚语)明知有危险,却还是冒险而行。比喻不畏艰险,敢于冒险。 - 成语出处:1. 明·聿云氏《量江记》一三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汉子往那里去?”2. 王少堂《武松》一回:“英雄想到这里,就认定这条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着酒兴,大步向前。正是: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