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在中间的成语(共520个)
不知高低
成语解释: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不知死活
成语解释: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不知利害
成语解释: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致知格物
成语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
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人莫知其子之恶
成语解释:莫:不;恶:恶劣。
溺爱的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成语出处:《礼记・大学》:故谚有之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食而不知其味
成语解释:东西吃下去,却不知道它的味道。比喻读书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困知勉行
成语解释: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生知安行
成语解释: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温故知新
成语解释: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形容回顾过去;认识现实。温:温习;故:旧的。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先知先觉
成语解释:觉:对事物有所认识。
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乐天知命
成语解释: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
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数往知来
成语解释:数:计算;往:过去;来:未来。
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成语出处:《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迷而知返
成语解释: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成语出处:《宋书・二凶传・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迷途知反
成语解释:迷途:迷路;反:反回。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成语出处:《南史・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望尘知敌
成语解释:尘:尘土;敌:敌人;知:知道。
望见飞扬的尘土就知道敌兵的多少。形容经验非常丰富。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臣传》:周德威为人勇而多知,能望尘知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