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在中间的成语(共133个)
三寸鸟,七寸嘴
成语解释: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蜚鸟尽,良弓藏
成语解释:藏:收藏。
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
成语解释: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
成语解释:鸠:斑鸠;憎:憎恨。
鹰变化为斑鸠,其他的斑鸠仍厌恶它的目光。比喻外表变化,凶恶的本性不改,仍遭厌恶。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木干鸟栖
成语解释:谓鸟栖树上,至树干枯也不离去。喻行事坚定不移。
成语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外篇》:“身不敢饮食,拥辕执轺,木干鸟栖,袒肉暴骸。”
栖鸟于泉
成语解释:栖:栖息。
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成语出处:《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龟文鸟迹
成语解释: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长颈鸟喙
成语解释:喙:鸟的嘴。
长颈项,尖嘴巴。指阴险狠毒者的状貌。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鸮鸟生翼
成语解释: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蛙神》:“今老幼皆以温饱,遂如鸮鸟生翼,欲啄母睛邪!”
越鸟巢南枝
成语解释: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一鸟入林,百鸟压音
成语解释:比喻威势压倒众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成语解释:指勤勉的人才能成功。
比喻作事积极或及早者,能获得利益。成语出处:英国谚语"Early bird" 是从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一句话衍变而来的. 这一句谚语最早是在 1605 的英国有纪录, 而且很常用的一句话. 久而久之就变成只有简称为 "early bird" 了.
凤鸟不至
成语解释:凤鸟:指凤凰,吉祥的象征。
凤凰不来。比喻天下不太平,政治不清明,无希望。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云屯鸟散
成语解释:如云聚集,如鸟飞散。形容众多的人忽聚忽散。
成语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论》:“雠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觇望风尘,云屯鸟散,更相驰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