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在中间的成语(共214个)
-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成语解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成语出处:《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成语解释: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 心胆俱裂- 成语解释: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艺高胆大- 成语解释:形容大胆的手法来自高超的技艺。 -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艺高人胆大- 成语解释:技艺高超的人胆量也大。 -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6回:“这正是艺高人胆大。蒋爷竟不慌不忙的答道:‘实是半路出家,何必施主追问呢?’” 
- 赤胆忠肝- 成语解释:赤:赤诚,真诚;忠:忠诚。 
 形容十分忠诚。-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我这一个丹心碧血扶周主,那一个赤胆忠肝助纣王。” 
- 心惊胆战- 成语解释: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 心惊胆颤- 成语解释:见“心惊胆战”。 - 成语出处:《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心胆俱碎- 成语解释:见“心胆俱裂”。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斗志。” 
- 贼人胆虚- 成语解释:比喻做了坏事的人心里总是不踏实。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这本是鸳鸯戏语,叫他出来,谁知他贼人胆虚,只当鸳鸯已看见他的首尾了。” 
- 心寒胆落- 成语解释:同“心寒胆战”。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 心殒胆落-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惊恐。 -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四卷:“而又喧传陛下决为亲征之谋,中外闻之,心殒胆落。” 
- 肝胆相照-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忠诚;用真心相待。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 成语出处:宋・文天祥《与陈察院文龙书》:“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 
- 肝胆照人- 成语解释:指以赤诚之心待人。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你又怎保得住你那东人父子一定也像你这等肝胆照人,一心向热的?” 
- 剑胆琴心- 成语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 成语出处: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