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在中间的成语(共167个)
- 一代辞宗- 成语解释:辞宗:辞赋作者中的宗师。 
 指一个时代为人所尊崇的文学家。- 成语出处:《南史・任昉传》:昉起草即成,不加点窜。沈约一代辞宗,深所推挹。 
- 奇辞奥旨- 成语解释:奇辞:奇妙的文辞;奥旨:深奥的含义。 
 形容文章语言奇丽,含义深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读仪礼》:“于是撮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 
- 命辞遣意- 成语解释: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80卷:“然亦须得其命辞遣意方可。” 
- 陈辞滥调- 成语解释:见“陈词滥调”。 - 成语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 外交辞令- 成语解释: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 
 指外交上应对得体的言词。也指一般场合中得体、中听的敷衍应付性的言语。- 成语出处:还是挑选几个最会演说,最长于~的人去向他们游说,说动他们的良心。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 缀辞之士- 成语解释:缀辞:写书作文。 
 指著书立说的人。- 成语出处:晋・潘岳《马开督玮》:“慷慨非死而死者,缀辞之士,未之或遗也。” 
- 百辞莫辩- 成语解释: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成语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便辞巧说- 成语解释: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 奉辞罚罪- 成语解释:奉:敬受;罚:处罚,惩罚。 
 遵奉严正之辞讨伐有罪者。-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蔡沈集传:“奉帝之辞,罚苗之罪。” 
- 谩辞哗说- 成语解释:谎言乱语。 -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 遣辞措意- 成语解释: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 成语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清辞丽句- 成语解释:见“清词丽句”。 -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读其诗,摹写物情,颂美祖德,称述土风,清辞丽句,时时错出。” 
- 清辞妙句- 成语解释:妙:美好。 
 清新美妙的词句。- 成语出处:汉・陈琳《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绝焕炳。” 
- 响不辞声- 成语解释:响:回声。 
 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 雄辞闳辩- 成语解释:雄:宏大,强有力;闳:宏大。 
 雄健的言辞,强有力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