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在中间的成语(共167个)
- 假人辞色- 成语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 成语出处: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 不露辞色- 成语解释:辞色:言辞神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以辞害志- 成语解释: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以辞害意- 成语解释: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形于辞色- 成语解释:色:神色。 
 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 义不辞难- 成语解释:辞:推辞。 
 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意切辞尽- 成语解释:意:心愿,意向。 
 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 游辞浮说- 成语解释:游:虚浮不实。 
 虚浮不实的议论。- 成语出处:《晋书・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 卑辞厚币- 成语解释: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 口谐辞给- 成语解释:谓言辞诙谐敏捷。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 成语解释: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 
 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成语解释:山不拒绝小的土石,所以能堆积成高山。喻心胸宽大,能容纳万物。参见“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条。 
- 淫辞邪说- 成语解释: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 属辞比事- 成语解释: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清辞丽曲- 成语解释:同“清词丽句”。 - 成语出处:《宋书・谢灵运传》:“清辞丽曲,时发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