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在中间的成语(共167个)

  • 假人

    jiǎ rén cí sè

    成语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成语出处: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 不露

    bù lù cí sè

    成语解释:辞色:言辞神色。
    不让心里的打算从话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形容说话沉着老练。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窥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

  • 不以害志

    bù yǐ cí hài zhì

    成语解释: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害意

    yǐ cí hài yì

    成语解释: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形于

    xíng yú cí sè

    成语解释:色:神色。
    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 义不

    yì bù cí nàn

    成语解释:辞:推辞。
    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 意切

    yì qiè cí jìn

    成语解释:意:心愿,意向。
    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唐・李翱《劝裴相比自出征书》:“伏望试以狂言,访于所知厚者,意切辞尽,不暇文饰,伏惟少赐省察。”

  • 浮说

    yóu cí fú shuō

    成语解释:游:虚浮不实。
    虚浮不实的议论。

    成语出处:《晋书・范汪传》:“王何蔑弃典文,不遵礼度,游辞浮说,波荡后生,饰华言以翳实,骋繁文以惑世。”

  • 厚币

    bēi cí hòu bì

    成语解释: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 口谐

    kǒu xié cí jǐ

    成语解释:谓言辞诙谐敏捷。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上以朔口谐辞给,好作问之。”

  • 冒昧陈,有辱清听

    mào mèi chén cí , yǒu rǔ qīng tīng

    成语解释: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
    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 山不土,故能成其高

    shān bù cí tǔ , 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语解释:山不拒绝小的土石,所以能堆积成高山。喻心胸宽大,能容纳万物。参见“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条。

  • 邪说

    yín cí xié shuō

    成语解释: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 比事

    zhǔ cí bǐ shì

    成语解释: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 丽曲

    qīng cí lì qǔ

    成语解释:同“清词丽句”。

    成语出处:《宋书・谢灵运传》:“清辞丽曲,时发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