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在中间的成语(共136个)
挤牙膏
成语解释:比喻不肯主动地谈问题,挤一点说一点。
成语出处:陆文夫《写在美食家>之后》:“如果所有的人从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挤‘牙膏’,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
咬定牙根
成语解释:见“咬定牙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
咬定牙关
成语解释:亦作“咬定牙根”。形容下定决心,坚忍不拔。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这长老咬定牙关,声也不透。”
咬起牙关
成语解释: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成语出处:《红旗谱》第二卷:“歇了一会,并没有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
磕牙料嘴
成语解释:多嘴多舌。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咱与你甚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嗑牙料嘴。”
龇牙裂嘴
成语解释:见“龇牙咧嘴”。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齿牙为猾
成语解释:谓谗言造成灾祸。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齿牙之猾
成语解释:见“齿牙为猾”。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齿牙余慧
成语解释:慧:通“惠”,好处。
指帮人说好话。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余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辅牙相倚
成语解释:颊骨与牙床相互倚傍。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本名怀玉,至是赐今名,遂有淄、青、齐、海、登、菜、沂、密、德、棣十州,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辅牙相倚。”
聱牙诘屈
成语解释: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
形容文辞艰涩难读。成语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二卷:“为诗好为聱牙诘屈之语,多不自解。”
无惜齿牙余论
成语解释:请人帮忙说好话。
成语出处:《南史・谢脁传》:士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余论。
伯牙绝弦
成语解释:牙:伯牙。
钟子期死后,伯牙从此不弹琴。比喻知音的难遇。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是故钟期死,伯牙绝弦破琴而不肯与众鼓。
含牙带角
成语解释:亦作“含牙戴角”。有牙有角,形容兽类。
成语出处:《淮南子・兵略训》:“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
含牙戴角
成语解释:见“含牙带角”。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