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在中间的成语(共43个)
防微杜渐
成语解释: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房谋杜断
成语解释: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
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成语出处:《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玄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防萌杜渐
成语解释: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成语出处:《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剪发杜门
成语解释:剪发:剪掉头发,指削发为僧。
杜门:闭门。
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成语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防微杜衅
成语解释:犹言防微杜渐。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十九:“往奉台翰,怜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衅,慎自持爱。”
截辕杜辔
成语解释: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召父杜母
成语解释: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结舌杜口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
杜:堵塞。
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慎防杜渐
成语解释:慎:谨慎;防:提防,防止;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在错误或坏事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成语出处:《明史・王邦瑞传》:“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杖杜弄麞
成语解释:指人借读别字。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林甫传》:“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