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的成语(共45个)
对牛弹琴
成语解释: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成语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破琴绝弦
成语解释: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人琴俱亡
成语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琴棋书画
成语解释: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人。聪明博识,文翰纵横。至于天文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剑胆琴心
成语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成语出处:元・吴莱《岁晚恍然有怀》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一琴一鹤
成语解释: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出处:元《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
焚琴煮鹤
成语解释: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煮鹤焚琴
成语解释:杀掉鹤;烧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焚:烧。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烧琴煮鹤
成语解释: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琴瑟不调
成语解释: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成语出处:《汉书・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琴瑟失调
成语解释: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成语出处:《汉书・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琴剑飘零
成语解释: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成语出处:明・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琴瑟和谐
成语解释:琴瑟:两种弦乐器名。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成语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琴瑟调和
成语解释:比喻夫妻恩爱。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玉钗记・桂亭赏月>》:“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琴心相挑
成语解释:挑:挑逗。
指用琴声表达心意与爱慕之情。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琴心挑之。”明・屠隆《昙花记》:“你雄姿秀骨风度好,瞥然见把人魂消,又不是琴心相挑,一意愿咏桃夭,谐白发附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