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成语(共68个)
笔耕砚田
成语解释: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肥水不落外人田
成语解释:肥水:借指好处。
指不让别人得到好处。成语出处:沈从文《一个大王》:“俗话说‘肥水不落外人田’,因此一排人把步枪上了刺刀,守在门边,预备给这弁目过不去。”
耕者有其田
成语解释:耕者:种地的农民。
指让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成语出处:宋庆龄《关于促成组织联合政府并呼吁美国人民制止他们的政府在军事上援助国民党的声明》:“‘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纲。”
蓝田生玉
成语解释: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成语解释: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成语解释: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成语解释:畔:田界。
耕田的人把田界所占的地面让给对方,有纠纷的给对方让田。形容礼让已成为社会风气。成语出处: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古者政化之成也,则公卿让于朝,士庶人让于都,于鄙,耕者让畔,讼者让田。”
桑田沧海
成语解释: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渤澥桑田
成语解释:渤澥:渤海的古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成语出处:宋・苏轼《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渤澥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买田阳羡
成语解释:指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宋・苏轼《菩萨蛮》词:“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
桑田碧海
成语解释:同“桑田沧海”。
成语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归老田间
成语解释: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辞职,还是归老田间罢。”
孝悌力田
成语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成语出处:《汉书・文帝纪》:“其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如获石田
成语解释:石田:指有石头的田地,借指没用的东西。
指得到不可耕种的田地。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大王如获石田。”
解甲归田
成语解释:解:脱下;甲:铠甲。
脱下铠甲,回家种田。原指军人离开军队回乡务农;现泛指军人退役或转到地方工作。成语出处: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