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的成语(共46个)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 成语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 冲锋陷阵- 成语解释:陷阵:攻破;深入敌阵。 
 冲向敌人的防线;攻破敌人的阵地。形容作战英勇。- 成语出处:《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 锋芒毕露- 成语解释: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 
 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 椎锋陷阵- 成语解释:犹冲锋陷阵。 -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 针锋相对- 成语解释:针锋:针尖。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冲锋陷坚- 成语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 成语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 冲锋陷锐- 成语解释:犹言冲锋陷阵。 - 成语出处: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 开路先锋- 成语解释: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 锋芒所向-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 
 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 成语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 初露锋芒-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 
 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成语出处:《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 锋芒逼人-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 
 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成语出处: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 及锋而试- 成语解释: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 
 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 锋芒不露- 成语解释: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 
 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成语出处:宋・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 锋镝余生- 成语解释:锋:锋芒。 
 镝:箭镞。
 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 小试锋芒- 成语解释: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