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鼎的成语

鼎的成语(共122个)

  • 折????覆

    dǐng zhé sù fù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出处:参见“鼎折覆????”。

  • 折覆

    dǐng zhé fù sù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出处:《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 折覆餸

    dǐng shé fù sù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出处:《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餸,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 折餸覆

    dǐng shé sù fù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 折覆餗

    dǐng shé fù sù

    成语解释: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成语出处:《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于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

  • 覆餸

    zhé dǐng fù sù

    成语解释:?铂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成语出处:《南史・张弘策传》:祏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餸,跂踵可待。

  • zhé dǐng fù sù

    成语出处:《南史・张弘策传》:“祏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跂踵可待。”

  • 三分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拔山

    gāng dǐng bá shān

    成语解释:扛:双手举起。
    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大吕

    jiǔ dǐng dà lǚ

    成语解释: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鱼幕燕

    dǐng yú mù yàn

    成语解释:宛如鼎中游动的鱼,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重裀

    liè dǐng chóng yīn

    成语解释:列:排列,罗列;鼎:古代炊具;裀:垫子,褥子。
    列鼎而食,重裀而卧。吃得好,睡得舒适。形容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他他他只将那会谄谀的着列鼎重裀、害忠良的便加官请俸。”

  • 潜图问

    qián tú wèn dǐng

    成语解释:问鼎:询问鼎的大小轻重,比喻篡夺。
    比喻企图暗中篡夺。

    成语出处:南朝・齐・武帝《诛张敬儿诏》:“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设征祥,潜图问鼎。”

  • 象物

    zhù dǐng xiàng wù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
    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 玉龟符

    dǐng yù guī fú

    成语解释: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成语出处:清・叶廷琯《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