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的成语(共45个)
比屋可诛
成语解释:比屋:一屋挨一屋,家家;诛:杀戮。
家家都可杀戮,世风日下,恶人众多。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拨乱诛暴
成语解释:拨:治理;诛:杀戮。
平定乱世,诛杀强暴,使天下太平。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地灭天诛
成语解释:参见[天诛地灭]。
伏法受诛
成语解释: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
犯法被杀。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斧钺之诛
成语解释: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
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赦事诛意
成语解释:赦:赦免;事:指罪恶事实;诛:惩罚;意:指不良意图。
赦免有罪的人而惩罚只是图谋不轨却并无具体行动的人。成语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弒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神怒天诛
成语解释:诛:杀戮,惩罚。
罪大恶极,神灵震怒,天意欲加诛杀。成语出处:唐・欧阳詹《暗室箴》:“天不长慝,神实正直,神怒天诛,未始有极。”
萧斧之诛
成语解释: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
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成语出处:唐・孔颍达《春秋正义序》:“一字之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绣斧之诛
成语解释:绣斧:指皇帝指派、掌有生杀大权的巡察官员。
指皇帝特派官员对某人的诛罚。成语出处:《汉书・武帝纪》:遗直指使者暴胜之等,在绣前,杖斧,分部逐捕,刺史郡守以下皆伏诛。
诛故贳误
成语解释: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诛心之律
成语解释: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
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成语出处: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诛意之法
成语解释:诛:惩罚,责备。
以意图和动机论罪,不问实际结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议论。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集注:“夹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不测之诛
成语解释:测:估计;诛:惩罚。
不可估计的惩处。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初获不赀之常,终陷不测之诛。
以顺诛逆
成语解释:顺:顺应;逆:违反发展趋势。
顺应趋势,征伐逆历史趋势的势力。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