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的成语(共180个)
阴谋不轨
成语解释:轨:法度;不轨:不遵守法度。
指暗中谋划叛乱。成语出处:汉・陈球《答袁术书》:“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以权谋私
成语解释:以:凭借;权:权力;权势;谋:谋求;谋取;私:私利。
凭着权利谋取私利。成语出处: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
非常之谋
成语解释:非常:不平常。
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成语出处:《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另谋高就
成语解释:指另找一份职业,意即辞去原职。
成语出处:金玉舟《赵匡胤》第11章:“所以想贤侄还是另谋高就为好,不知意下如何?”
贻厥孙谋
成语解释:贻:遗留;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
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成语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谋图不轨
成语解释:谋划进行违法、叛逆等活动。
成语出处:《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谋为不轨
成语解释: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成语出处:《魏书・任城王澄传》:“适得阳平表曰:穆泰谋为不轨,招诱宗室。”
诒厥孙谋
成语解释:诒:通“贻”,遗留;厥:其;孙:通“逊”,安顺。
留下安定天下的谋略。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谋及庶人
成语解释:谋:计谋,商议;庶人:百姓。
与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比喻广泛征求意见。成语出处:《尚书・洪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
正其谊不谋其利
成语解释: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
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不谋而同
成语解释:谋:商量。
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成语出处:唐・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出谋画策
成语解释:谋:谋略。
画:筹划。
制定计谋策略。常指为人出主意。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与狐谋皮
成语解释:见“与虎谋皮”。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杜断房谋
成语解释:《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於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
曹社之谋
成语解释:《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
”社:曹之国社。
后进以“曹社之谋”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北周·庚信《哀江南赋》:“鬼同曹社之谋,人有秦庭之哭。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七年》:“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而谋亡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