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的成语(共65个)
- 民脂民膏- 成语解释: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 
 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成语出处:五代 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 病入膏肓- 成语解释: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 
 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膏粱年少- 成语解释: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僧虔传》:“汝膏粱年少,何患不达,不镇之以静,将恐贻讥。” 
- 残膏剩馥- 成语解释: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 
 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 
- 投膏止火- 成语解释: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 焚膏继晷- 成语解释: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 
 )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膏粱子弟- 成语解释:高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食品。 
 指习惯于骄奢享乐生活的富贵人家的子弟。- 成语出处: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 膏腴之地- 成语解释: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 狗皮膏药- 成语解释:中医用狗皮膏药消肿止痛。比喻骗人的货色。 - 成语出处:刘复《自序》:“再往下说,那就是信口开河,不如到庙会上卖狗皮膏药去!” 
- 膏粱锦绣- 成语解释:同“膏粱文绣”。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 膏粱文绣- 成语解释: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 成语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 民膏民脂- 成语解释:膏、脂:油脂。 
 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成语出处:宋・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 膏火自煎- 成语解释:油脂因能照明而致燃烧,比喻人因有才能或有财产而得祸。 -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病染膏肓- 成语解释:见“病入膏肓”。 - 成语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 病在膏肓- 成语解释:见“病入膏肓”。 - 成语出处: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