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的成语(共34个)
布帛菽粟
成语解释: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
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成语出处:元《宋史・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鬼哭粟飞
成语解释: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敝绨恶粟
成语解释:指衣食粗劣。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绨恶粟。”
沧海一粟
成语解释:沧海:大海;粟:谷子。
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不食周粟
成语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
原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节。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杯水粒粟
成语解释:一杯水,一粒粟。指极少量的饮食。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虽逾旬涉月,杯水粒粟无所须。喜饮酒,好作诗,行年六十,而颜色如壮者。”
不辨菽粟
成语解释: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太仓一粟
成语解释: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
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多少大家集个成数出来;但恐太仓一粟,无济于事。”
尺布斗粟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不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引民间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飞刍挽粟
成语解释: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
指迅速运送粮草。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贯朽粟腐
成语解释: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腐烂。形容富有之极。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贯朽粟陈
成语解释:钱串子断了,谷子烂了。比喻极富有。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贯朽粟红
成语解释:见“贯朽粟陈”。
成语出处: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肤粟股栗
成语解释: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论私德》:“夫至以行恶为荣,则洪水猛兽,足喻斯惨耶?君子念此,肤粟股栗矣。”
毫发丝粟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微小。
成语出处:宋・陈亮《跋焦伯强帖》:“诸公巨人踵武相接,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然能自见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