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粟的成语

粟的成语(共34个)

  • 毛发丝

    máo fà sī sù

    成语解释: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欧阳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 出卜

    wò sù chū bo

    成语解释:《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
    ”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
    ”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

  • 红贯朽

    sù hóng guàn xiǔ

    成语解释:粟:小米;红:指腐烂变质;贯:穿线的绳子;朽:腐烂。
    谷子变色了,钱串子损坏了。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校。”

  • 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

    dà mù piāo yī yè , tài cāng jiǎn yī sù

    成语解释:太仓,古时京师的谷仓。全句是说大树上飘落一片叶子,京城谷仓里少一粒米。比喻损失很小。

    成语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

  • 厉兵

    lì bīng sù mǎ

    成语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一丝半

    yī sī bàn sù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 寸丝半

    cùn sī bàn sù

    成语解释: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掐得寸丝半粟孝敬父亲,倒要破费了父亲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心里愧恨之极!”

  • 马角

    tiān sù mǎ jiǎo

    成语解释: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尺布

    dǒu sù chǐ bù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春;兄弟二人不兼容。”

  • 陈贯朽

    sù chén guàn xiǔ

    成语解释:形容太平时期富饶的情况。同“粟红贯朽”。

    成语出处:明・范受益《寻亲记・告借》:“你如今万廪千仓,粟陈贯朽,每日劳劳碌碌,使尽机谋,如今半百之秋,又无男女,还不修善,更待何时?”

  • 尺缕斗

    chǐ lǚ dǒu sù

    成语解释:粟:谷子。
    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数量微小。

    成语出处: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 大海一

    dà hǎi yī sù
  • 历兵

    lì bīng sù mǎ

    成语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仁浆义

    rén jiāng yì sù

    成语解释: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成语出处:《搜神记・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 布被

    tuō sù bù bèi

    成语解释:吃粗米,盖布被。形容生活俭朴或生活艰苦。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衣十升之布,食脱粟之食。”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布被,我自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