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的成语(共67个)
- 矫枉过正- 成语解释:矫:纠正;枉:弯曲;过正:超过了限度。 
 弯向另一方。把弯曲的东西扭直;超过了限度而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谬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 形枉影曲- 成语解释: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 -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 小枉大直- 成语解释:在小的方面不妨有些枉曲,在大的方面必须保持正直。 - 成语出处:战国・楚・尸佼《尸子》下卷:“孔子曰:‘绌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为也。” 
- 枉辔学步- 成语解释: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 
- 枉费心机- 成语解释: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 -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 枉己正人- 成语解释:枉:弯曲,不正;正:纠正。 
 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 
- 枉费心计- 成语解释:同“枉费心机”。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如今枉费心计,挣了一辈子的强,偏偏儿的落在人后头了。” 
- 枉口拔舌- 成语解释: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 枉费唇舌- 成语解释:白费言辞,不起作用。 -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这官去后,伯伯仍前旧性不改,却不枉费唇舌?” 
- 枉尺直寻- 成语解释: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 
 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为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 
- 贪赃枉法- 成语解释: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 
 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 徇情枉法- 成语解释:指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徇:曲从;枉:使歪曲。 - 成语出处:元・王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 
- 枉突徙薪- 成语解释:据汉刘向《说苑·权谋》,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 成语出处:据汉・刘向《说苑・权谋》载,有人见邻人烟囱直立且旁有积薪,劝其改为弯曲烟囱并移走积薪;邻人不从,后果失火。 
- 终身让路,不枉百步- 成语解释:枉:白白地,冤枉。 
 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 尺枉寻直- 成语解释: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 
 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