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成语(共117个)
陪了夫人又折兵
成语解释:折兵:亏损兵员。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五十五回说:周瑜为了夺回荆州,计谋假称把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乘刘备到东吴招亲之际,扣住刘备以换荆州。
结果刘备到东吴成亲后,设计逃出了东吴。虽然局瑜沿途调兵遣军,重重截阻,但都无济于事。于是蜀国兵士讥笑道:“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后因以“陪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遭双重损失。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种条件,照样能办好事情。
终非了局
成语解释: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
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终非了局。”
了不长进
成语解释: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了无遽容
成语解释:遽:恐慌。
完全没有恐慌的表情。形容从容镇定。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了然于怀
成语解释:了然:了解,明白;怀:心怀。
心里非常明白。成语出处:唐・白居易《睡起晏坐》: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千了万当
成语解释:见“千了百当”。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7卷:“一切两断,千了万当。”
一目即了
成语解释:目:看。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览了然
成语解释:了然:清楚,明白。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康了之中
成语解释:康了:应试落第。
属于落第者的行列。形容功名未成。成语出处:宋・范正敏《遯斋闲览》载:宋时秀才柳冕应举忌“落”字,便把安乐改为安康。榜文出来后,仆人看了回报说:秀才康了也。
了如观火
成语解释:了:明白。
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成语出处:邹鲁《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内来函,读之必了如观火,从此兄等之出而说人,必更有把握矣。”
了不可见
成语解释:了:完全。
完全不能看见。成语出处:明・归有光《水利后论》:“求所谓安亭江者,了不可见。”
了无所见
成语解释:了:完全。
完全不能看见。成语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果复重来,发声如前。闻,便闭户,周旋室中,了无所见。”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百十八:母语之,灵铣驰求之,了无所见。
了不相关
成语解释:了:完全。
完全不相干涉。指毫无关系。成语出处: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苟其有少或似,所当明辩于十目之严,至于了不相干,宁肯依违于众口之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