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判的成语

判的成语(共18个)

  • 若水火

    pàn ruò shuǐ huǒ

    成语解释:判:区别。
    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若黑白

    pàn ruò hēi bái

    成语解释:判:区别。
    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成语出处: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若鸿沟

    pàn ruò hóng gōu

    成语解释: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
    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析珪

    xī guī pàn yě

    成语解释:谓封爵分土。

    成语出处:《陈书・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力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

  • 若云泥

    pàn ruò yún ní

    成语解释: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成语出处: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 若两人

    pàn ruò liǎng rén

    成语解释:判:判断;评定;若:好像。
    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若天渊

    pàn ruò tiān yuān

    成语解释:相差悬殊;像天上和深渊那样不同。

    成语出处:清・朱庭珍《筱园诗话》:“不过用心于一两字间,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渊,个中分寸所争,毫厘千里。”

  • 南山可移,不可摇

    nán shān kě yí , pàn bù kě yáo

    成语解释:南山:终南山;判:裁决;摇:动摇。
    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 天地剖

    tiān dì pōu pàn

    成语解释:犹言开天辟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

  • 云泥

    xiāng pàn yún ní

    成语解释:判:分辨。
    形容差别很大,有天地之别。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只因先君见背太早,耳少正训,遂至今日与世兄相判云泥。”

  • 然不同

    pàn rán bù tóng

    成语解释:判:显然的区别。
    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二十:“若不先见得此仁,则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 若两途

    pàn ruò liǎng tú

    成语解释:判:区别。
    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成语出处: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之所以责官,人之所以责士,判然两途矣。

  • 然两途

    pàn rán liǎng tú

    成语解释: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成语出处: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之所以责官,人之所以责士,判然两途矣。

  • 冤决狱

    pàn yuān jué yù

    成语解释:判:评判;决:判决;狱:案件。
    评判冤案,判决官司。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回目:“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 批红

    pī hóng pàn bái

    成语解释:批:削;判:分开;红、白:指花卉。
    嫁接花木。

    成语出处: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李氏仁丰园》:“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