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的成语(共71个)
盛水不漏
成语解释:盛:以器受物。
比喻说理严密。成语出处:梁启超《霍布士学案》:“霍氏之哲学,理论极密,前呼后应,几有盛水不漏之观。”
水泄不漏
成语解释: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
补苴罅漏
成语解释:补苴:补缀;弥缝;罅:孔隙。
修补好裂缝和漏洞。原指弥补儒家学说的缺欠和不足。后泛指弥补文章、理论中的缺陷和漏洞。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更长漏永
成语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漏:古时滴水计时的器皿;永:长。
形容夜已很深或很长。成语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漏虀搭菜
成语解释:形容拖泥带水,不爽快。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二折:是你辱门败户先自歪,做的来漏虀搭菜,把花言巧语本铺排。
星移漏转
成语解释:星位移位,更漏转换。谓夜深。
成语出处:明・刘基《花犯・秋夜》词:“夜何其,星移漏转,凉蟾照无睡。”
钟漏并歇
成语解释:比喻年老衰残。
成语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
漏瓮沃焦釜
成语解释: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江河不实漏卮
成语解释: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江河的水,漏处太多,也会像有漏洞的酒器那样迟早要干涸。比喻不能忽视事物的细微之处。成语出处:《淮南子・汜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
网漏吞舟之鱼
成语解释: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多鱼之漏
成语解释:《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
”后以“多鱼之漏”指泄漏军事机密。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杜预注:“多鱼,地名……《传》言貂於此始擅贵宠,漏洩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
穷阎漏屋
成语解释:穷阎: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狭小的房屋。
指僻陋狭小的住处。成语出处:《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上溢下漏
成语解释:谓上富下贫。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漏卮难满
成语解释:卮:励酒器。
渗漏的酒器难于盛满。多比喻权利的外溢。成语出处:《淮南子・氾论训》:“今夫溜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