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的成语(共71个)
- 挂一漏万- 成语解释: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 - 成语出处:唐・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 上漏下湿- 成语解释:上:指屋顶;下:指地面。 
 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 天机不可泄漏- 成语解释: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机不可泄漏。只是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 
-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 成语解释:堤:堤坝;溃:崩溃。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 不欺屋漏- 成语解释: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成语出处:《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 囊漏贮中- 成语解释:亦作“囊漏储中”。谓粮食从小器漏入大器,其实并未漏掉。常以喻实际利益并未外流。贮,盛米器,大于囊。 -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春秋》:“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 
- 不惭屋漏- 成语解释: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 
 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门惊如市,不惭屋漏;心抱如水,无欺暗室。” 
- 吞舟漏网- 成语解释:见“吞舟是漏”。 - 成语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宽斯严,简斯定,吞舟漏网,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 
- 吞舟是漏- 成语解释: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 成语出处:《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江心补漏- 成语解释:船到了江心;才着手堵塞漏洞。比喻错失良机;补救已迟。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叶公》:“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 
- 泄漏天机- 成语解释:天机:旧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 
 借指特别秘密的事。指向人透露了不应该让人知道的神秘天意(迷信)或重要秘密。亦作“天机不可泄漏”、“漏泄天机”、“泄露天机”。- 成语出处: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往常恐东风吹与外人知,怎样这里泄漏天机。” 
- 不愧屋漏- 成语解释: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 
 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 
- 不欺室漏- 成语解释: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 
 原指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 无愧屋漏- 成语解释: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 
 原指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后转义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清・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劳副都之辨》:“惟存一矢慎之心,无愧屋漏。” 
- 堵塞漏卮- 成语解释:卮:盛酒器。 
 比喻堵塞漏洞。- 成语出处: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奏请设立纺织局,谋堵塞漏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