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挟的成语

挟的成语(共28个)

  • 泰山以超北海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

    成语解释:挟:夹持;超:跨过。
    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山超海

    xié shān chāo hǎi

    成语解释: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
    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 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 xié zhǎng xié guì

    成语解释:挟:倚仗;长:年长;贵:显贵。
    自恃年长或尊贵,以欺压别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者也,友其德也。”

  • 风霜

    zì xié fēng shuāng

    成语解释: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 天子以令天下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 天子以征四方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

    成语解释:挟:挟制。
    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 天子而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
    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 冰求温

    xié bīng qiú wēn

    成语解释:挟:夹持。
    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 拿粗

    ná cū xié xì

    成语解释: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 人捉将

    xié rén zhuō jiàng

    成语解释:挟:挟制。
    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成语出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

  • 捉将

    zhuō jiàng xié rén

    成语解释:挟:挟制。
    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四折:“枉了他父子每舍死忘生,苦征恶战,扯鼓夺旗,捉将挟人。”

  • 天子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解释: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
    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 冰求温,抱炭希凉

    xié bīng qiú wēn , bào tàn xī liáng

    成语解释:夹着冰块以求温暖,抱着火炭希望能凉快。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必然徒劳无功。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 扶老

    fú lǎo xié zhì

    成语解释:扶:挽着;挟:夹在胳膊下。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元《宋史・可适传》:“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