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再的成语

再的成语(共72个)

  • 一误

    yī wù zài wù

    成语解释:一次错了;二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成语出处:元《宋史・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 造之恩

    zài zào zhī ēn

    成语解释:再造:再生。
    象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成语出处:《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 机不可失,时不

    jī bù kě shī , shí bù zài lái

    成语解释: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成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恩同

    ēn tóng zài zào

    成语解释:再造:再生。
    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极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倘出此关,不啻恩同再造。将来如有出头之日,莫非伯伯所赐了。”

  • 东山

    dōng shān zài qǐ

    成语解释:东晋时谢安退职后曾在会稽东山隐居(今浙江上虞县);后来又出任要职。现以此比喻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 盛筵难

    shèng yàn nán zài

    成语解释:比喻良机不易重逢。

    成语出处:唐・王勃《滕王阁诗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 一而而三

    yī ér zài , zài ér sān

    成语解释:再:第二次。
    一次又一次。

    成语出处:清・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 zài jiē zài lì

    成语解释:再:继续;接:接触;厉:即“砺”;磨快。
    原指雄鸡相斗时;每次交锋前先磨磨嘴。现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成语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 zài jiē zài lì

    成语解释:接:交战;砺:磨砺。
    原谓鸡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继续努力,坚持不懈。

    成语出处:唐・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砺乃。”

  • zài sān zài sì

    成语解释:重复好几次。

    成语出处:元・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 作冯妇

    zài zuò féng fù

    成语解释:再作:重做;冯妇:人名。
    比喻再干旧行业。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 生父母

    zài shēng fù mǔ

    成语解释: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晞颜《贺新郎・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 衰三竭

    zài shuāi sān jié

    成语解释:竭:尽了。
    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时不

    shí bù zài lái

    成语解释:时:时机。
    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 至三

    zhì zài zhì sān

    成语解释:指一而再,再而三。

    成语出处:《尚书・多方》:“我惟时其教告之,我惟时其战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尔命,我乃其大罚殛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妾隔帘故邀其满引,至再至三,终不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