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成语(共175个)
短小精干
成语解释: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成语出处:郭沫若《由日本回来了》:“这位女士短小精干,而且说话也似乎颇懂得‘幽默’。”
干脆利索
成语解释:同“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24章:“‘回去,回去!’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
干净利落
成语解释: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成语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干脆利落
成语解释:简单爽快。
成语出处: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因为我的老朋友太多,而有许多老朋友真可怜,死得不干脆利落,拖累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成语解释: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
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成语出处: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善罢干休
成语解释: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
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油干灯尽
成语解释:见“油干灯草尽”。
成语出处:《荡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并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灵芝仙药,所用不过树皮草根,油干灯尽,大命已终,如何救得。’”
聪明能干
成语解释: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
湿肉伴干柴
成语解释:形容拷打。
身后识方干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干城之将
成语解释: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指保卫国家的大将。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国之干城
成语解释:干城:批御敌的武器和工具,这里比喻捍卫者。
国家主权的捍卫者。成语出处:《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孔颖达疏:“言以武夫自固,为捍蔽如盾,为防守如城然。”
朱干玉戚
成语解释:干:盾;戚:斧。
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成语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