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成语(共175个)
倒戢干戈
成语解释:见“倒载干戈”。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煨干避湿
成语解释:见“煨干就湿”。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灯尽油干
成语解释:灯光尽灭,灯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
成语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
邪不干正
成语解释: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方正》:“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强干弱枝
成语解释: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干干净净
成语解释:没有污垢、尘土、杂质。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干干脆脆
成语解释:痛痛快快,干净利索。
成语出处:曹禺《雷雨》序:“鲁大海自然要个硬性的人来演,口齿举动不要拖泥带水,干干脆脆地做下去。”
兢兢干干
成语解释:敬慎自强。
干干翼翼
成语解释:勤勉敬慎。
不干不净
成语解释:净:洁净。
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敢想敢干
成语解释: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成语出处: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一干一方
成语解释:明代官场黑话,行贿一千一万的隐语。
成语出处:明・陈洪谟《继世纪闻》第二卷:“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
口干舌燥
成语解释: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煨干就湿
成语解释: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干柴烈火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