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视的成语

视的成语(共191个)

  • 眈眈

    hǔ shì dān dān

    成语解释:眈眈:注视的样子。
    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 侧目而

    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侧目:斜着眼睛;视:看。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去看。形容拘谨畏惧或愤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重足而立,侧目而

    chóng zú ér lì , cè mù ér shì

    成语解释:重足:双脚并拢;侧目:斜着眼睛。
    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

  • 自我民,天听自我民听

    tiān shì zì wǒ mín shì , tiān tīng zì wǒ mín tīng

    成语解释: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
    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阔步

    gāo shì kuò bù

    成语解释:眼睛向上看迈大步走路。形容气概不凡。也形容傲慢看不起人的神气。

    成语出处:汉魏 刘桢《隋书・卢思道传》:“俄而抵掌扬眉,高视阔步。”

  • 十目所

    shí mù suǒ shì

    成语解释:见“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十目所,十手所指

    shí mù suǒ shì , shí shǒu suǒ zhǐ

    成语解释: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长生久

    cháng shēng jiǔ shì

    成语解释:久视:不老,耳目不衰。
    形容长寿。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为畏途

    shì wéi wèi tú

    成语解释: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
    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 而不见

    shì ér bù jiàn

    成语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没看见。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 目听

    ěr shì mù tīng

    成语解释: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死如归

    shì sǐ rú guī

    成语解释: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井中

    jǐng zhōng shì xīng

    成语解释: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

    成语出处:《尸子・广释》:“因井中视星,所见不过数星。”

  • 听而无闻,而无见

    tīng ér wú wén , shì ér wú jiàn

    成语解释:视:看。
    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到了当作没听见。

    成语出处:《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 目不邪

    mù bù xié shì

    成语解释:邪:通“斜”。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