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成语(共58个)
包罗万象
成语解释: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
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庞杂;无所不包。成语出处:《黄帝宅经》上卷:“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
渡河香象
成语解释:渡:横渡江河。
大象过河,脚踏河底。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成语出处:《优婆塞戒经》第一卷:“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能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
人心不足蛇吞象
成语解释: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楔子:“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气象万千
成语解释: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成语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象箸玉杯
成语解释: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
形容生活奢侈。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万象更新
成语解释: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太平无象
成语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气象一新
成语解释: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盲人摸象
成语解释:佛经故事;传说几个盲人各自抚摸大象的身体;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摸到的一部分就是大象;因此各人所说不一;争论不休。比喻以一点代替全面;看问题片面。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
森罗万象
成语解释:森:众多;罗:罗列;万象:宇宙间各种事物和现象。
指天地间纷纷罗列的各种各样的景象。形容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成语出处:南朝・梁・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成语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成语出处: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盲人说象
成语解释: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成语出处:元・黄溍《书袁通甫诗后》:“吾侪碌碌,从俗浮沉,与先生相去远甚,而欲强加评品,正如盲人说象。”
象牙之塔
成语解释:指主张“为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现在比较安全一点的,还有一条路,而不做时评而作艺术家,要为艺术而艺术。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别处平安。”
瞎子摸象
成语解释: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局作判断。
成语出处: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断这经济的总趋势,岂不等于瞎子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