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象的成语

象的成语(共58个)

  • 狗口里吐不出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语解释: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成语出处:《元曲选・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蛇欲吞

    shé yù tūn xiàng

    成语解释: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遗风余

    yí fēng yú xiàng

    成语解释: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 简乌纱

    xiàng jiǎn wū shā

    成语解释: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
    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舍弟乞休》:“把象简乌纱收拾起,打扮出村翁的风致,拜谢当今圣主赐臣归。”

  • 黄金铸

    huáng jīn zhù xiàng

    成语解释:铸:铸造。
    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 一蛇吞

    yī shé tūn xiàng

    成语解释: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齿焚身

    xiàng chǐ fén shēn

    成语解释:焚身:丧生。
    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 苞笼万

    bāo lóng wàn xiàng

    成语解释:苞:通“包”,包含;笼:收罗;象:形状,样子。
    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包。

    成语出处:隋・刘善经《四声论》:“夫四声者,无响不到,不言不摄,总括三才,苞笼万象。”

  • 铸鼎

    zhù dǐng xiàng wù

    成语解释:鼎:古代炊器,三足两耳,也指传国重器。
    禹收集九州金属而铸成的九鼎之上所铸各种物品图像。称颂君王有德。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 wàn xiàng xīn
  • 狗嘴吐不出

    gǒu zu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语解释:狗嘴,骂人嘴巴不干净。象牙,比喻美言良语。责骂人胡言乱语,说不出什么好话。

    成语出处:品花宝鉴第七回:“真正你这张嘴,狗口里生不出象牙来。”

  • 狮子搏兔,皆用全力

    shī zi bó xiàng tù , jiē yòng quán lì

    成语解释: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成语出处: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 包罗

    wàn xiàng bāo luó

    成语解释:象:形状,样子;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罗:捕鸟的网;包罗:容纳。
    包含容纳一切。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 群盲摸

    qún máng mō xiàng

    成语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成语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 包含万

    bāo hán wàn xi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