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的成语(共208个)
十转九空
成语解释: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赌博经常输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岂知家私有数,经不得十转九空,似此三年,渐渐凋耗。”
片言九鼎
成语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九合一匡
成语解释:合:聚集。
匡:救助,帮助,拯救。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恒伯长。”
九死未悔
成语解释:九:表示极多。
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一挥九制
成语解释: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谓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集贤院学士刘公墓志铭》:“尝直紫微阁,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将下直,为之立马却坐,一挥九制数千言,文辞典雅,各得具体。”
含笑九原
成语解释:原:泛指墓地。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成语出处:宋・王十朋《王忠文公集・黄府君挽词四首》:“齿发如公自古稀,定应含笑九原归。”
含笑九幽
成语解释: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指死后也感到心安,没什么牵挂。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公得此深明大义之贞姬,复有此为国捐躯之肖子,洵可含笑九幽。”
二旬九食
成语解释:旬:十天。
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九转功成
成语解释:转:循环变华。
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成语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力济九区
成语解释:济:帮助,周济;九区:指全国。
以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的民众。成语出处:唐・卢照邻《三国论》:“有大贤而不能用,睹长策而不能施,便谓力济九区,智周万物,天下可指麾而定,宇宙可大呼而致也。”
寓言十九
成语解释: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
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三六九等
成语解释: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三六九等儿的了。”
愁肠九转
成语解释:谓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成语出处:明・邵璨《香囊记・得书》:“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尺素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
九天仙女
成语解释: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成语出处: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十之八九
成语解释: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