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的成语(共208个)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成语解释: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成语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成语解释:魂:灵魂;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或受到了极大诱惑而不能自持。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梁中书看了,吓得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成语解释:累:堆迭,积聚。
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成语解释: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
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含恨九泉
成语解释:指抱怨而死,在地下还带着怨恨。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十年九不遇
成语解释: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天保九如
成语解释: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
旧时祝寿的话,祝贺福寿绵长。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一日九迁
成语解释:九:形容多次;迁:升职。
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卷九:“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
九鼎一丝
成语解释: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成语出处:明・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九仞一篑
成语解释:“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十室九匮
成语解释: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财物匮乏。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十米九糠
成语解释: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拼着个十米九糠,问甚么两妇三妻,受了些万苦千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