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的成语(共256个)
导德齐礼
成语解释: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尊望重
成语解释:见“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德言容功
成语解释:德:妇德,品德。
言:言辞。
容:容貌。
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成语出处:《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德言工貌
成语解释: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德隆望重
成语解释:犹言德高望重。
成语出处:《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地丑德齐
成语解释:丑:同类。
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德以报怨
成语解释:见“以德报怨”。
怀材抱德
成语解释:抱:胸怀。
既有才学,又有德行。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
振民育德
成语解释:振:通“赈”,救济。
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成语出处:《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昭德塞违
成语解释: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较德焯勤
成语解释:显着的德行和功劳。
成语出处:唐・韩愈《刘统军碑》:“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潜光隐德
成语解释:谓隐藏德才。
成语出处: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谇帚德锄
成语解释: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成语出处: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无德而称
成语解释: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至德要道
成语解释:至:极,最。
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成语出处:《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