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德的成语

德的成语(共256个)

  • 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成语解释: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 务滋

    shù dé wù zī

    成语解释: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
    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成语出处:《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 三从四

    sān cóng sì dé

    成语解释: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

    成语解释: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以怨报

    yǐ yuàn bào dé

    成语解释:怨:仇恨;报:报答;回报;德:恩惠。
    指忘恩负义;反而加害于人。

    成语出处:《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 大恩大

    dà ēn dà dé

    成语解释:恩:恩惠;德:恩德,好处。
    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 同心

    tóng dé tóng xīn

    成语解释:见“同心同德”。

    成语出处:《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 无怨无

    wú yuàn wú dé

    成语解释: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指彼此间没有恩怨关系。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 年高

    nián gāo dé shào

    成语解释:劭:美好。
    年纪大;品德好。

    成语出处:宋・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 薄才疏

    dé bó cái shū

    成语解释:薄:浅;疏:空虚。
    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 俭以养

    jiǎn yǐ yǎng dé

    成语解释: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配天地

    dé pèi tiān dì

    成语解释: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成语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 前人种后人收

    qián rén zhòng dé hòu rén shōu

    成语解释:德:德行。
    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 公修公,婆修婆

    gōng xiū gōng dé , pó xiū pó dé

    成语解释: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 者昌,逆者亡

    shùn dé zhě chāng , nì dé zhě wáng

    成语解释: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