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仁的成语

仁的成语(共122个)

  • 假义

    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解释: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
    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见智

    jiàn rén jiàn zhì

    成语解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 qiú rén dé rén

    成语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 我虽不杀伯,伯由我而死

    wǒ suī bù shā bó rén ,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成语解释:伯仁,晋朝周

    成语出处:晋书周????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义道德

    rén yì dào dé

    成语解释: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成语解释: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 杀身成

    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语解释: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为富不

    wéi fù bù rén

    成语解释: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至义尽

    rén zhì yì jìn

    成语解释:仁爱和正义的行动到了头。旧指诚心报答有助于农事的神灵。对人的爱护、容忍、原谅与帮助;达到尽心尽力的最大限度。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

  • 见智见

    jiàn zhì jiàn rén

    成语解释: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 人君子

    rén rén jūn zǐ

    成语解释:仁:仁爱。
    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成语出处:《晋书・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 麻木不

    má mù bù rén

    成语解释:不仁:失去感觉能力。
    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 志士

    zhì shì rén rén

    成语解释: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人志士

    rén rén zhì shì

    成语解释: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 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

    成语解释:仁:仁爱;义:道义;正义。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