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吐的成语

吐的成语(共94个)

  • 哺握发

    tǔ bǔ wò fà

    成语解释:哺:口吕咀嚼着的食物。
    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 格格不

    gē gē bù tǔ

    成语解释: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成语出处: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 不茹

    bù tǔ bù rú

    成语解释: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半露

    bàn tǔ bàn lù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 不快

    bù tǔ bù kuài

    成语解释:吐:倾诉;快:痛快。
    不说出来就不痛快。

    成语出处: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 tǔ xīn tǔ dǎn

    成语解释:同“吐肝露胆”。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书》:“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如此,更无回互。”

  • 三握

    sān tǔ sān wò

    成语解释:《史记 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 纳新

    nà xīn tǔ gù

    成语解释:吸入新鲜的吐出陈旧的。

    成语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熊经鸟伸,纳新吐故,无七情以夺魂魄。”

  • 气扬眉

    tǔ qì yáng méi

    成语解释: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成语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 为快

    yī tǔ wéi kuài

    成语解释: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成语出处: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 风雅

    tán tǔ fēng yǎ

    成语解释:风雅:风流儒雅。
    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 珠玑

    kǒu tǔ zhū jī

    成语解释:珠、玑:都是珠宝,圆的叫珠,不圆的叫玑。
    形容说话有文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 吃人不骨头

    chī rén bù tǔ gǔ tóu

    成语解释:比喻又残暴,又贪婪。

    成语出处: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

  • 珠于泽,谁能不含

    tǔ zhū yú zé , shuí néng bù hán

    成语解释:含:衔在嘴里。
    明珠出于水泽,则人人都会取来衔在嘴里。比喻君权旁落,则人人都要谋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峬传》:“故孔子曰:‘吐珠于泽,谁能不含。’谕君之权柄外假,则毕竟取以为己利,犹出于泽中,谁能不含。”

  •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

    yī mù sān zhuō fà , yī fàn sān tǔ bǔ

    成语解释: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
    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