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的成语(共492个)
实心实意
成语解释:言行发自内心,真诚。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虚情假意
成语解释: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歪心邪意
成语解释:谓心术不正。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曲意逢迎
成语解释:违背自己心意讨好别人。
成语出处: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如用兵之茉,不惟不能沮止,乃从而附合,曲意逢迎,贻害生民,恬不知恤。”
心慵意懒
成语解释:情思倦怠,精神萎靡。
成语出处:明・沈采《千金记》第四十出:“出乎无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懒。”: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多福]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絮絮聒聒,已自心慵意懒。”
三心两意
成语解释:见“三心二意”。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恣意妄行
成语解释: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
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成语出处:《汉书・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肆意妄为
成语解释: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
妄为:胡作非为。
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
一意孤行
成语解释: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言简意赅
成语解释:简:简洁;简练;赅:完备。
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成语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不足介意
成语解释: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言外之意
成语解释: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
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成语出处:宋・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不以为意
成语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漫不经意
成语解释: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瓦特・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意气用事
成语解释: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
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成语出处:清・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