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意的成语

意的成语(共492个)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

    qiān lǐ sòng é máo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成语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yǒu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 , wú xīn chā liǔ liǔ chéng yìn

    成语解释:比喻有心做某件事,却一直不成功,但无意中去做的事反而有了成果。栽,又作种。荫,又作阴。

    成语出处:关汉卿杂剧:“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增广昔时贤文:“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栽花花不发,无插柳柳成荫

    zhuó yì zāi huā huā bù fā , wú yì chā liǔ liǔ chéng yīn

    成语解释:着意:用心。
    有心栽种的花没开,无意插下的柳枝却成了一片柳荫。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 正心诚

    zhèng xīn chéng yì

    成语解释: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泛指心术端正,意念真诚。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正心

    chéng yì zhèng xīn

    成语解释:诚:真心实意;正:纠正。
    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言不尽

    yán bù jìn yì

    成语解释:言:说的话;尽:完全。
    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一心一

    yī xīn yī yì

    成语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 出人

    chū rén yì biǎo

    成语解释:表:外。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陈书・袁宪传》:“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

  • 气相得

    yì qì xiāng dé

    成语解释: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成语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书不尽

    shū bù jìn yì

    成语解释:犹书不尽言。

    成语出处:《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 洗心革

    xǐ xīn gé yì

    成语解释:革:改变。
    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成语出处:《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 弦外之

    xián wài zhī yì

    成语解释: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成语出处:《南史・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 承旨

    yǐng yì chéng zhǐ

    成语解释:旨:意图。
    善于迎合,顺承受别人的心意。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刘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御莫得进见。”

  • 言不达

    yán bù dá yì

    成语解释: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成语出处:《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出其不

    chū qí bù yì

    成语解释: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
    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