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的成语(共85个)
捉衿肘见
成语解释:见“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捉衿见肘
成语解释:衿:同“襟”。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衫褴褛。比喻顾此失彼,处境困难。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捉襟肘见
成语解释:见“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捉襟露肘
成语解释:同“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捉奸见床
成语解释:奸:通奸。
捉拿奸情,必须发现在床上确有奸情。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捉衿露肘
成语解释:同“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代人捉刀
成语解释: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床头捉刀人
成语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
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捉刀人
成语解释:指曹操。引申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倩人捉刀
成语解释: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
请人代做文章。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不可摸捉
成语解释:摸捉:揣测,预料。
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成语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捉贼见赃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成语出处:元・李文尉《燕青博鱼》第三折:“常言道:'捉贼见脏,捉奸见双。'燕大,你既要拿奸,如今还我奸夫来便罢。”
捉鬼卖钱
成语解释:将鬼捉住卖钱。指不怕鬼。
成语出处:晋・张华《列异传》:宋定伯捉鬼卖钱
为人捉刀
成语解释:捉:持,拿。
表示代人作文章或做事情。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王闻之,追杀此使。
挟人捉将
成语解释:挟:挟制。
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成语出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