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的成语(共39个)
病病歪歪
成语解释: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成语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上梁不正下梁歪
成语解释:上梁:指上级或长辈。
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成语出处:晋・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东倒西歪
成语解释: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
成语出处:元・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七歪八扭
成语解释:形容歪斜不正。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歪打正着
成语解释: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歪心邪意
成语解释:谓心术不正。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歪风邪气
成语解释:指各种不良的作风和风气。邪:不正派;不正当。
成语出处:柳青《狠透铁》:“只有王以信装得镇静,面不改色,还对高书记说:早应当整整社员里头的歪风邪气了。”
歪歪斜斜
成语解释:由震颤的状态所引起的不整齐,或属于颤抖的人或物的特征的状态。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面前摊一本青格子,歪歪斜斜写着草体字的书,书旁边供着一个已出椟的木主。”
歪歪扭扭
成语解释:歪斜不正。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扛了一篓子果子,就压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还要称雄呢!”
歪歪倒倒
成语解释:不端正的样子,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他把那些歪歪倒倒的柜子、架子、桌子、椅子都扶了起来。”
歪八竖八
成语解释:杂乱不整的样子。
东歪西倒
成语解释: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9回:“日暮挑灯闲徙倚,郎不归来留恋谁家里?及至归来沉醉矣,东歪西倒扶难起。”
歪七竖八
成语解释:歪歪扭扭的。形容不正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上海・我的二房东》:“沿马路上的电灯柱上,里门口,都有些红纸小方块;烂疮膏药似的,歪七竖八贴着。”
邪门歪道
成语解释: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或不正经的事情。
成语出处:《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
歪门邪道
成语解释:指不正当的途径或方法;也比喻坏主意。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三章:“真没想到,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