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成语(共343个)
小里小气
成语解释:行事吝啬,胸襟不宽广。
成语出处:欧阳山《三家巷》:“日本人总是啰啰嗦嗦,小里小气的。”
小心翼翼
成语解释: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小不忍则乱大谋
成语解释: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成语解释: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不拘小节
成语解释:不拘:不拘泥;不限制;小节:琐碎的生活小事。
不拘泥于生活琐事。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延传》:“(延)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乡曲之誉。”
小巫见大巫
成语解释: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
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雷声大,雨点小
成语解释: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8卷:“雷声甚大,雨点全无。”
先小人后君子
成语解释: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9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成语解释:对小事情不加计较,而对大事情则非常认真,坚持原则。
成语出处:元《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成语解释:君子:有才德的人;丈夫: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对仇敌要痛恨,打击要坚决彻底。指坏人心狠手辣。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叵奈杨景无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解释:勿:不要;为:做。
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成语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成语解释:考虑问题要变通灵活,行为则须端方不苟;胆量要大,心思要缜密。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