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的成语(共113个)
- 堂堂正正- 成语解释: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 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 相貌堂堂-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 一言堂- 成语解释:旧时商店表示不二价的匾。现比喻领导缺乏民主作风,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 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 
- 不登大雅之堂- 成语解释: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成语解释: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 
 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成语解释: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 
 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金玉满堂- 成语解释:金、玉:黄金和美玉。 
 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形容财富之多。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冠冕堂皇- 成语解释: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 
 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 肯堂肯构- 成语解释:堂:立堂基;构:盖屋。 
 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成语出处:《尚书・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 天堂地狱- 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 成语出处:《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 正正堂堂- 成语解释:形容正大光明。 - 成语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人家的话正正堂堂,料着一时驳不倒。” 
- 高堂广厦- 成语解释:厦:高大的房屋。 
 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得的享堂。” 
- 池鱼堂燕- 成语解释:比喻无辜受祸。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 
- 哄堂大笑- 成语解释:指满屋子人一起大笑起来。 -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 打退堂鼓- 成语解释: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 
 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