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的成语(共113个)
- 庙堂之量- 成语解释:庙堂:帝王之宗庙,比喻宏大。 
 形容人的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成语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谢有庙堂之量。” 
- 庙堂伟器- 成语解释:庙堂:朝廷;伟器:大器。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栋梁之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天下英雄,诚为庙堂伟器。” 
- 青堂瓦舍- 成语解释:堂:高大的屋子。 
 青灰砖砌的堂屋,灰瓦盖顶的住房。指大瓦房。- 成语出处:明・李开先《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瓦舍里坐着,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 满堂红- 成语解释: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 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 满堂灌- 成语解释: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 
- 直入公堂- 成语解释: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 
- 升堂入室- 成语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登堂入室- 成语解释: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成语出处: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 升堂拜母- 成语解释: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 
 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 欢聚一堂- 成语解释:欢乐地聚集在一起。 -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 廉远堂高- 成语解释:指天子居于百官之上,其尊严不可企及。旧比喻帝王尊严。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 
- 玉堂金门- 成语解释:玉堂:汉代殿名;金门:汉代宫门名。 
 指翰林院。比喻高官显爵。-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成章纪》:“玉堂金门至尊之居,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象,玉氏之应。” 
- 处堂燕鹊- 成语解释:比喻居安忘危的人。 -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燕雀处一屋之下,子母相哺,煦煦然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火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将及也。” 
- 负薪构堂- 成语解释:《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 
 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后以“负薪构堂”指继承先人德业。- 成语出处:《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 堂皇富丽- 成语解释:堂皇:盛大,雄伟;富丽:华丽。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