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成语(共230个)
隐介藏形
成语解释:介:鳞甲。
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形表影附
成语解释: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
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成语出处: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穷形尽相
成语解释: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用来形容丑态毕露。
成语出处:晋・陆机《文赋》:“虽弃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
形于辞色
成语解释:色:神色。
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成语出处:《晋书・庾亮传》:“欲以灭胡平蜀为己任,言论慷慨,形于辞色。”
妖形怪状
成语解释:装束奇特,举止轻佻。多形容女性。
成语出处:巴金《谈寒夜>》:“他看不惯媳妇‘一天打扮得妖形怪状’上馆子,参加舞会,过那种‘花瓶’的生活。”
自觉形秽
成语解释: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画影图形
成语解释:画:绘画。
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成语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乌面鹄形
成语解释: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
成语出处:《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避影匿形
成语解释: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分形同气
成语解释: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佹形僪状
成语解释:奇形怪状。
成语出处:明・宋濂《龙马赞》:“独角之犀来自九真,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状,藉藉纷纷。”
骇状殊形
成语解释:犹言奇形怪状。
成语出处: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鹄形菜色
成语解释: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势合形离
成语解释:势:形状;形:形体。
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成语出处:三国・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释知遗形
成语解释: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