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的成语(共230个)
忧形于色
成语解释:形:表现。
色:面色表情。
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成语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忘乎其形
成语解释: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成语出处: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
吠形吠声
成语解释: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马鹿易形
成语解释: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鹄形鸟面
成语解释:指饥疲瘦削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送宋知县序》:“岁复荐饥,侯加意抚恤,向之逃亡者,鹄形鸟面,争出供役。”
形容枯槁
成语解释: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相形见绌
成语解释: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形影不离
成语解释: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青县农家少妇,性轻佻,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恒相对嬉笑,不避忌人。”
形影相随
成语解释: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成语出处:唐・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原形毕露
成语解释:原形:本来面目;毕露:完全暴露。
本相完全暴露了。成语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狐女曰)将衣求印,原冀升天,讵意被其一火,原形毕露,骨肉仅存,死期将至。”
形格势禁
成语解释:格:阻碍;禁:制止。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遁迹潜形
成语解释:遁、潜:隐藏。
迹、形:踪迹,形迹。
指隐藏踪迹和身形。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
潜形匿迹
成语解释: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无形无影
成语解释:①不见形迹;完全消失。②以形容虚构的事物。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
绘声绘形
成语解释:绘:描绘,描摹。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成语出处: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有些爱情的描写,虽是竭力绘声绘形,实在没有什么美的新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