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的成语(共125个)
- 改而更张- 成语解释:同“改弦更张”。 - 成语出处:《北史・崔鸿传》:“琴瑟不调,改而更张,虽明旨已行,犹宜消息。” 
- 过则勿惮改- 成语解释:过:过错,过失;惮:怕。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成语解释:指凡有缺点错误被人指出应该改过,没缺点、错误就用以勉励自己。 
- 幡然改途- 成语解释: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 
 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途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 改柯易叶- 成语解释: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 - 成语出处:《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 良弓无改- 成语解释: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 改往修来- 成语解释: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 成语出处:《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 改操易节- 成语解释:改、易:改变。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黄盖传》:“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 
- 改曲易调- 成语解释: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 改张易调- 成语解释: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成语出处:《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矫末俗,改张易调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用之费,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 朝行夕改- 成语解释:朝:早晨。 
 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 移风改俗- 成语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 成语出处:《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 改容更貌- 成语解释:改:改换;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 
 指变了神色或模样。-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 变容改俗- 成语解释:指改变风貌习俗。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