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雅的成语

雅的成语(共74个)

  • 谈吐风

    tán tǔ fēng yǎ

    成语解释:风雅:风流儒雅。
    指有文化修养和生活风度。

    成语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钱江听罢,暗忖这人气宇非凡,谈吐风雅,倒把人民两字记在心中,料不是等闲的。”

  • 曲终奏

    qǔ zhōng zòu yǎ

    成语解释:乐曲到终结处奏出了典雅纯正的乐音。后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在结尾处特别精采。也比喻结局很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聘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

  • 不登大

    bù dēng dà yǎ

    成语解释:大雅: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成语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

  • 舂容大

    chōng róng dà yá

    成语解释:指文章气度雍容,用辞典雅。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宋末文格猥琐,元末文格纤秾,故宋景濂诸公,力追韩欧,救以舂容大雅。”

  • 君子

    dà yǎ jūn zǐ

    成语解释: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
    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 黜浮

    chóng yǎ chù fú

    成语解释: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文艺传序》:“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 典则俊

    diǎn zé jùn yǎ

    成语解释: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 雄深

    xióng shēn yǎ jiàn

    成语解释:谓文章雄浑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柳宗元传》:“韩愈评其文曰:‘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崔、蔡不足多也。’”

  • 正声

    zhèng shēng yǎ yīn

    成语解释:纯正优雅的音乐。

    成语出处:唐・皮日休《通玄子栖宾亭记》:“其正声雅音,笙师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过也。”

  • 高尚娴

    gāo shàng xián yǎ

    成语解释:文雅、优美的动作与才艺。

  • 骚人

    sāo rén yǎ shì

    成语解释:同“骚人墨客”。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 高人

    gāo rén yǎ shì

    成语解释:高人:志趣、行为高尚的人,多指隐士;雅:风雅,儒雅。
    志行高尚、风格儒雅的人。

  • 不能登大之堂

    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成语解释:形容不够文雅。

  • 量高致

    yǎ liàng gāo zhì

    成语解释:气度宽宏,情致高雅。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雍容

    yōng róng yǎ bù

    成语解释:谓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成语出处:《魏书・世祖纪》:“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荣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棲棲遑遑,负鼎而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