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的成语(共46个)
误杀好人
成语解释:好人:品德好、行为端的人。
过失地杀掉品行好的人。误付洪乔
成语解释: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误认颜标
成语解释:形容懵懂浅陋。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祸国误民
成语解释:祸:祸害;误:误导,耽误。
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成语出处: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自误误人
成语解释:第一个误:错误;第二个误:耽误。
形容不但自己错了,还因这一错误,妨害了他人。成语出处:宋・朱熹《答许顺之》:太抵本领不是,只管妄作,自误误人,深为可惧耳。
谬误百出
成语解释:谬误:错误;百出:很多。
形容说话或写作漏洞或错误很多。专权误国
成语解释:专权:独断行事。
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东差西误
成语解释: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成语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个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临期失误
成语解释:临:及,到。
到了预先约定的时间却失约了。指不守诺言。成语出处:《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
手民之误
成语解释:手民,以手艺为业的人,原指木匠,后多称印刷排字的工人。指报刊书籍因排字工人的疏忽,造成文句错误。
成语出处:汪昉两当轩集序:“亟为鸠工,集手民于厅事。”鸠工,纠集工人。
误国殄民
成语解释:殄:灭绝。
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误作非为
成语解释:犹言胡作非为。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系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误国殃民
成语解释: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成语出处: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误国害民
成语解释: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4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